在现代语言中,色彩经常被用来形容或说明人在一定情境中的情绪、情感,故有“感情色彩”之说,许多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这方面的例子。心理学成果早就证明了色彩予以人们在心理上的影响,它可导致人们情绪上的变化。
远古时代以色彩来昭示人们在一定情势中的情感和情绪状况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以悲伤为例,人逢到与自己有血缘、家族、家庭亲密关系的成员遇到不幸,或好朋友遇到不幸(比如死),便会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巨大冲击,悲哀不免产生,此系人之常情。
为表示哀悼之意,人们习惯于以某种颜色来表示,这是人类心理上的共同要求,仿佛非色彩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悲切。
其实,选择一种颜色原不过是很平常的事,并不能代表任何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色彩上的指代,一个平常的象征而已。汉族人的哀悼之色是白色,一部分地区的苗族却认为死者是阎王给了一件“黄衣’,黄 色成了一种哀丧之色,而罗旬的苗族在举行丧葬等具有浓郁哀悼仪式时,则可见到多种色彩,其祭帐是红白色的,丧家也要安排几个着艳丽色彩的古装男女,其色主要是金黄色、银白色等。
显然,用什么颜色来表示情感和情绪并不要紧,“一个象征的意义或价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产生于或取决于物理形式的固有性质,与哀悼色相应的可能是黄色的,绿的,或者是其他的颜色”。它的意义只能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尺度,通过一个色彩来寄托该民族在表达感情、情绪上的习惯。